藝教於樂的教師研習第一堂課由大開劇團的咪咪團長
帶領老們們進入說故事劇場與麵包魁儡劇場的領域。
首先由社區劇場出發,
社區劇場簡單來說,就是社區的人們說著社區的故事,這是專屬於這個地區的特色。
而校園裡的孩子們說著他們自身或是生活環境當中的事情,
也是屬於這個地區、這個校園專屬的故事,
因此,說故事劇場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展開了。
在我們提出社區劇場的故事之前,我們先思考六個問題:
who/what/when/where/why/how
who也就是發生這個故事的人物;
what指發生了什麼事,也就是故事裡的情結;
when和where提供了事情背景的重要線索;
why則是這個事件的因果關係;
how包括如何解決或是如何進行著。
傳說、神話、軼事、真人真事、杜撰虛構,
這些都可以成為社區劇場的內容。
社區劇場有許許多多的表演形式:
1.說故事
2.歌和舞
3.戲曲、說唱藝術
4單口相聲、對口相聲、脫口秀
5雜耍、特技、馬戲團
等等......
而這一次的藝教於樂,主要就是要由說故事劇場來進行。
說故事劇場主要有四種呈現方法:
一人說一人演、一人說眾人演、眾人說一人演、眾人說眾人演,
在國小班級進行當中以一人說眾人演最為適合。
在一人說眾人演的部份,
說的人可以是老師,或是由口語表達最為清晰的孩子來擔任;
演的人則由班級裡其它的孩子,也可以分組來進行。
說的人要配合其他人演的速度,
每一段詞不可超過三句,這是為了讓觀眾的專注力更為集中於畫面;
演的部分有三種技巧:1停格 2流動 3電子花車
停格是一種短暫凝視的效果,在電視電影當中也常常被使用;
流動則是讓故事的進行和畫面的連接順暢;
電子花車就是機械動作,重複並且具有節奏感,而節奏感能讓說故事劇場的效果更好。
這三者搭配使用可以幫助孩子更快進入表演當中。
接著咪咪老師使用【淘氣的麗莎】來做示範:
(一人說七人演,以下右指右舞臺,左指左舞臺,此為站在舞台上的方向。)
說:今天是一個天氣很好的早晨,小朋友們來到公車站牌排隊等公車去上學...
演:六個人扮演各式各樣的小朋友上學走路等公車的模樣,站牌在最左邊,最後小朋友由左到右排成一排等公車。
說:淘氣的麗莎最討厭排隊了, 她要插隊。
演:一個扮演麗莎的小朋友從右到左把六個小朋友一個接一個推開,每一個被推開的小朋友都要發出一個聲音,同時做出一個停格動作,最後麗莎到了最左邊。
說:中午大家要吃午餐,每一個小朋友拿著餐具來到自助餐的櫃檯前面排隊打菜。
演:原本定格的小朋友回到原本排隊的隊伍,這次要換邊,從最右邊一個人開始打菜,其他人要做出小朋友排隊準備打菜的模樣。
說:淘氣的莎莉最討厭排隊了,她開始插隊。
演:仿照前面的模式,莎莉又將其他六個小朋友推開,這一次從左到右,被推的人同樣發出一個聲音並且停格,莎莉又回到右邊。
說:下午是校外遠足的活動,同學們興高采烈的結伴而行,只有麗莎是一個人,因為沒有人要跟她一組。
演:原本停格的六個人變成各式各樣的樹的姿態,這次不是站成一直排,而是要前後錯落;麗莎在樹林之間穿梭,每經過一顆樹就破壞一顆樹,可以踢樹、拔樹枝、摘果實...。
說:突然,麗莎看到所有的小朋友聚集在一起,他們一起在看一個東西,他們到底在看什麼呢?
演:六棵樹變回六個小朋友,圍在舞台前方,一起往前面看。
說:淘氣的麗莎也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可是麗莎太矮了,他怎麼樣都看不到。
演:麗莎在成群的小朋友後面跳呀跳,想要看前面發生什麼事。
說:終於,小朋友散開了,麗莎看到,有一隻好大好大的老虎。
演:六個小朋友變成一隻老虎,朝麗莎逼近。
說:老虎一步一步逼近麗莎,把淘氣的麗莎吃掉了。
演:六個小朋友逼近麗莎,把麗莎圍住,蓋住麗莎。
(故事結束)
之後,咪咪老師讓老師們分組,運用【12生肖的故事】,
讓老師們創造12生肖的四格畫面,
老師們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三種技巧來創造這四格畫面。
有的組別讓每四格畫面都停留在停格的畫面;
有的組別使用電子花車:使用固定節奏的聲響來做為貓的聲音、或是玉皇大帝後面的光芒,
都讓畫面變得清楚漂亮。
在麵包魁儡劇場的部分,
咪咪老師用照片來說明麵包魁儡劇場在操作偶的製作與技術。
麵包魁儡劇場都是使用回收的材料來製作,
廢棄紙箱、厚紙板、不要的布...都是成為製作偶很棒的材料;
而家裡不要的瓶瓶罐罐破銅爛鐵,都能變成很棒的樂器,
這個概念很適合用在學校裡,我們不用使用昂貴的材料來做為呈現的器材道具,
而是使用身邊隨處可得的廢物,加以利用。
這一年藝教於樂最後的呈現,我們也期待使用這樣的方式來製作。